当前位置: 聚焦 > 详情
《洋务运动》的教学反思-天天速递
2023-02-08 09:04:30    互联网
1《洋务运动》的教学反思2《洋务运动》的教学反思3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因此方法比结论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年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就是现在的北大前身,第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洋务运动》的教学反思2017-09-01 19:30:54 | #1楼回目录

《洋务运动》的教学反思


【资料图】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开端,本课的重点在于介绍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难点在于评价洋务运动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讲课,我认为自己思路基本清晰,这跟课下认真备课是分不开的;在讲课时出示一些图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本次讲课通过结合课本材料来分析,培养学生解材料题的能力,感觉学生在这一块掌握的不是太理想,作为初二学生接触材料分析比较少,以后我会在这方面大大加强。因此,方法比结论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掌握知识的结果,而且更应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在整体上掌握史实,在对史实的分析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实事求是的观念和研究认识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为其自主学习打下基矗

本课设计对传统观念的一大突破在于强调了洋务派官员为中国近代发展所做的贡献,利用人物的积极部分来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责任感等方面的价值观教育。然而在课堂设计和语言上达到的效果与目标任有一定的差距,对于洋务派官员的精神品质.办洋务事业之艰辛等感性内容诠释得不够到位。

《洋务运动》的教学反思2017-09-01 19:30:47 | #2楼回目录

《洋务运动》的教学反思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采用列表法、比较法、提

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

程度的提高,但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

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例如在掌握洋务派,洋务运动

的兴起和发展以及破产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文字、插图以及补充材料的分析,

进一步提高阅读并且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我在制作课件的同时,也介绍一些

历史方面的网站,要求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查询,让学生在课外也主动参与课

堂教学,营造出一种热烈而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的机会,学生参与面广。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形成师生

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较强。

对于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教学,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评: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可以发动学

生以表格的形式归纳出来,这样方便学生记忆。

2、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近代的民用工业,这些民用工业也需要发动学

生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出来。

3、是筹划海防。建立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

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培养了大批的科技、军事、外交人才。

京师同文馆就是现在的北大前身。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可以说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有的学生按照书本中的背

诵,根本不理解什么意思,这样的记忆很短暂,当时是记住了,课很快就忘了。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方面的内容,在上这方面内容的时候要想办法让学生理解。

评价历史事件要一分为二,要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洋务运动最后是破产了,但

要肯定它的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的技术,是中国出现了

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上饶县清水中学

2016-9-25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2017-09-01 19:32:33 | #3楼回目录

第5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理解洋务派、近代企业、新式海陆军的内涵,培养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通过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会遇到哪些困难及思考当时中国除向西方学习外还有没有别的强国之路的问题,培养切入历史情景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

(3)通过对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对比,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

(4)通过评价洋务运动与李鸿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品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感知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陆军建立、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等史实,积累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理解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

(2)学会从生产力标准和从人类文明演进高度运用历史标准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中国由封建王朝发展模式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社会转型中,洋务运动作了最初的努力,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由此培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追求进步的精神。

(2)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3)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近代工业的创办;

2、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对李鸿章的评价。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常规教学用具。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由学生相对而言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等历史人物的故事等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近代化”的基本内容,再阐述近代化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后开始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一、)洋务派的出现

①教师讲解:什么是洋务、洋务派等概念。

②学生通过看教材,知道:洋务运动出现的时间、主要代表人物、洋务运

动出现的背景(原因)。教师随后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让学生加深对洋务运动出现的背景的认识。

③指导学生阅读并分析教材,掌握洋务派的基本主张及目的。

④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比较: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异同。

(二、)近代工业的创办:

提问:洋务运动分哪几个阶段?有哪些口号?主要内容有哪些?有哪些代表性的工业?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①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自强”):学生说出基本信息第一阶段的时间及口号、军事工业的名称;展示相关图片,简介洋务派创办的典型军事工业的情况。

②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求富”):学生说出基本信息第二阶段的时间及口号、民用工业的名称;展示多媒体课件,简介洋务派创办的典型军事工业的情况;列表归纳。比较近代工业与手工工场的区别。

③新式海陆军的建立:结合图片,学生说出新式海陆军的建立情况。④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结合教材和图片,学生说出介绍西学及新式学堂的建立情况。教师可侧重介绍一下新式学堂中的京师同文馆和派人出国留学中的詹天佑。

(三、)洋务运动的作用:

①洋务运动的失败及其教训:引导学生从洋务派的阶级局限、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管理经营模式等方面,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②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学生重点阅读本目内容;依据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进行分析,理解教材中的本目文字内容。

(3)小结回顾:

结合本课知识要点简图,以师生互动方式进行小结。

提问1:什么时候,洋务派出现,洋务运动兴起?

提问2: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中央代表、地方代表)?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

提问3: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可以分哪两个阶段?各阶段分别提出了什么目标?创办哪些著名企业?

提问4:洋务派除了兴办近代工业外,还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活动?

提问5:洋务运动有哪些进步作用?

(4)板书

第五课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的出现

1.时间:

2.代表人物:

3.主要目的:

4.意义:

二、洋务运动

1.时间:

2.人物:

3.内容:

①工业:

②军事:

③文化教育:

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和教训:

(5)作业布置

完成高效课堂351第四课同步练习。

(6)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图片、文字掌握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一开始,我打开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示了李鸿章、曾国藩等人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了李鸿章、曾国藩等人的一些趣味故事,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向学生介绍洋务派的出现、洋务运动的产生背景、原因,以及其主要目的。通过课件的展示,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主要知识点。学生们也更喜欢多媒体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纯粹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记得多了,但是终究不理解。

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洋务运动的军工企业的图片、军事革新、文化教育革新,让学生掌握本堂课的主要知识要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接着,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洋务运动过程中的洋务运动不同阶段的口号、主要军工企业、军事革新、文化教育革新等内容。

最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理解洋务运动的作用、评价,以及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总的说来,本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但是还是有些不足之处。学生专注多媒体,而忘记阅读课本内容,只是掌握了一知半解,没有深刻理解掌握主要内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这类问题,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洋务运动的教训

上一篇:环球即时看!认购期权买方的损益情况_认购期权
下一篇:最后一页